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他让中国海洋文学上了一个台阶

2024-03-21
2024年3月16日,《唯水年轻》的新书首发会在北京SKP-RDV书店举行,作者林森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作家、《人民文学》编辑刘汀,诗人、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一起,解读这部创作时间跨越近十年的“心海”三部曲,分享会由刘汀主持。
创作缘起:
让小说进入历史
分享会上,林森首先谈到了“心海”三部曲的创作缘起。
《海里岸上》本来打算命名为《更路经》。以前,在导航软件尚未问世时,海南人出海时靠一个很古老的小册子——《更路簿》或者《更路经》,以及渔民一代一代出海的经验来导航。例如,以罗盘看方向,点一炷香来计时,香燃烧多久往哪个角度开,哪里有什么岛礁。《更路经》是一代一代渔民用经验和血泪才能总结出来的海上的航路。而现在,大家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东西的存在,所以他才想写出来。
另外,南海一直都不是很平静。中国人,尤其海南潭门的人,一直把南海叫作海南的祖宗海,一代一代的海南人在这里活动。所以,他特别想把中国人在海上的生命历程呈现出来。而《心海图》也有其原型:海南曾有一人,在少年时去香港谋生,在英国人的船上当船员,二战以后,他所在的船被打沉了,他一个人在海上漂浮了136天活下来了。这是一个真人真事,但是林森并不是仅仅写了海上漂流的故事,民国时期,法国人、美国人、日本人都在海南岛生活过,林森想通过真人真事,把一些历史的东西写进来,让小说进入历史。
作家刘汀总结道,林森的这几个小说,虽没有特别具体的勾连,却形成了一个互联的“大故事”,它们既是比较薄弱的海洋文学的力作,也是林森奉献给这个题材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作品。
《唯水年轻》贡献了本然的人、
文化归属和海洋知识
施战军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唯水年轻》的意义。他认为,中国的文学发展到如今,对生态、自然的重新关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我们会发现过去的文学创作缺失了很多领地,缺失了最高的视野。一直以来中国文学都是乡土文学,中国海岸线非常长,但是几乎我们看不到多少能够代表海味、海的气象的那种文学作品,林森的创作改变了这种现状。
《唯水年轻》中人与海的关联,人对海上生活的经验的积累,对收获的期盼等等,都出自人的生存和本能,从某种程度上,这部小说回到了人的本能。文学是人学,而人,就是最本能、本然的人。
林森笔下的人是有自发性的、有大自然生命活力的人,而不是近些年我们常见的符号的人、概念的人,或者被一个作家摆弄来摆弄去的人。林森的小说里处处是生活,处处是期盼,也处处是恐惧,所以每一个读者在读它的时候并没有多少陌生感,但是读完以后,巨大的陌生感就向你袭来。我们会想:中国有那么多的作家,他们以前在干什么?为什么林森把这个写出来了?
《唯水年轻》呈现了连通历史和现实、中国与世界巨大的通道,这一部小说有非常明显的哲学思考社会学研讨。而在《心海图》中,方延这个流浪到世界的人,内心却有一种文化归属。经历了战火、战乱,他仍然回到了出发的地方——这一大圈走下来就是方延画出的《心海图》。时间的跨度,空间的密度,筑成了这篇小说。林森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对我们种族、基因代码、文化代码等方面的思考,而且,他用这一部小说把所有小说的东西都写进来,所以,所有的小说都可以叫《心海图》。
杨庆祥从“新南方写作”的角度出发,认为林森的这本书可能为中国当代写作的版图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和方向。
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学都是大陆的文学,看海不下海,因为海是危险的。德国哲学家施米特在《大地的法》中说,人类的三种空间中,海洋空间无法留痕、无法划界,这一点影响了我们对海的思考和书写。但是林森的写作首先给我们提供了海洋的知识,比如老渔民是靠什么来确定航向的,海洋上人死后怎样运回陆地落叶归根,比如海的历史等等。其次,林森的小说里蕴含着对海的情感,比如《海里岸上》的老苏对渔船和海水的情感,这是最打动人的。
正邪两赋的人物形象构成叙事飞毯
林森在《唯水年轻》塑造的一个个鲜活而独特的人物形象也引起了与会嘉宾的探讨。
施战军认为,林森小说的人物一般都是正邪两赋的,都不是极端理想化的人物。作家笔下的人物往往有一种稳定性,但有些作家会怀疑这种稳定性。林森在创作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特点,他笔下的人物有反转,有波动,且通过反转和波动更加有色彩,更加迷人。
《唯水年轻》中曾祖母、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个性很强的存在,形成了观念的冲突和多种对话关系,林森作为一个成熟作家,是纵容这种对话关系的。林森用这些人物支撑了一个经纬度很明显的活动,叫叙事飞毯,这是一种修养,正因为有这种修养在,我们才能在他的作品里看到生命是什么,看到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既有面容又有心思,同时又保留着人生遭遇的痕迹。
杨庆祥注意到,林森在《唯水年轻》里写的人物都是他的父辈、祖辈。70后、80后作家初登文学舞台时,都是将自己作为写作方向和写作中心的,但是林森的写作展示了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症候。
《唯水年轻》这一篇里的父亲就是典型,他一辈子不敢下水,成长带给了他靠自己无法克服的精神隐疾。我们常见的是父亲教导儿子成长,而这里不是,《唯水年轻》里,儿子长大以后引导父亲,帮助父亲克服精神隐疾。父辈的形象,祖辈的形象,在林森这里都变成了文字。
施战军总结说,中国文学里写城市、荒原、雪山等等的越来越多了,“但海洋文学创作,有林森他们这些作家在,就有了后来居上的趋势;现在,从林森的努力来看,已经又上一个台阶”。

为你推荐